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前沿观点

日本修学旅行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

2019.10.30

日本修学旅行是由教师带领儿童、学生到文化、产业等重要基地参观,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以及陶冶情操的团体旅行,其学校渗透率已高达98%,早已成为日本国民教育体系和学校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日本修学旅行的典型发展模式

1.政府部门主导型修学旅行模式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是日本修学旅行取得成就的重要保证。一方面,日本中央政府明文规定各级教育必须开展国内外修学旅行,并且制定了相对完善的修学旅行相关政策。如日本以跨部会方式,文部科学省、总务省与农林水产省联合推动小学生五日农村体验与独立生活课程。另一方面,日本制定国内、海外修学旅行实施基准,分地区、年级,对旅行的时间、费用、实施学年、实施方向、引导教职员等作出明确规定及修学旅行实施细则,规定辖区内的中小学校必须遵照执行。对修学旅行活动内容、指导教师、应急管理等进行全方位审核,从各细节上确保修学旅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2.姊妹学校联盟型修学旅行模式为促进修学旅行健康、持续发展,日本国内外多校结成姊妹学校,形成了修学旅行学校联盟。一方面,对于小学在组织修学旅行活动时,一般会与邻县学校联盟,就近安排参观景点和进行集体活动,参观地点不仅包含教科书中出现的国会议事堂、东京塔,还有一些电视台、报社等,从小培养学生对自然和历史的探索、体验经历。另一方面,对于年级和知名度较高的中学会尝试以官方旅游机构、各地政府为媒介,充分利用友好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便利结识国外姊妹学校,与目的地相关部门、地方学术机构或居民家庭合作互动。例如,广岛县的学园基于友好城市的资源,组织修学旅行经历了以观光游览活动为载体、以专题培训活动为载体和政府推动“东亚21世纪青年交流计划”三个阶段。

3.专业机构监督型修学旅行模式公益财团法人日本修学旅行研究协会(简称“全修协”),于1957年经日本教育部(现教育、文化、体育、科学和技术部)许可成立,并于2011年4月1日获得内阁办公室的认可。它是一个教育和研究基金会,已成为一个研究协会。作为专门为修学旅行设立的指导监督机构,它在日本修学旅行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于2003-2011年发布的46期“Web版修学旅行新闻”,分享特色学校修学旅行活动、国内外修学旅行信息,以及公布所有“全修协”的研究和调查结果。其主要职能是协调与相关利益部门的关系,通过各类调查为学校、业内提供交通、安全、费用、基地和理论研究等修学旅行信息,并处理相关的申诉和请求,监督保障活动质量。在“全修协”下,各地还设有地方修学旅行协会,如日本关东地区公立初中修学旅行委员会等。他们会定期举办研讨会,积极探讨修学旅行发展的新方向和及时跟进其发展的新势头,并进行经验学习和成果分享,同时邀请当地学校参加,公告修学旅行专用交通工具时刻表等信息以便学校组织。

4.新闻媒介配合型修学旅行模式为消除民众对学生参加修学旅行的风险顾虑,日本新闻媒介积极配合学校、政府等组织方进行宣传,例如,AKT秋田电视从1969年起就在其覆盖的学区范围内,在傍晚时段播报修学旅行的孩子的平安状况,至今仍旧坚持以25-30分钟的节目来播报学生修学旅游状况。同时KBS、山梨县山梨广播等都在其播放辖区内定时播报修学旅行的相关信息。一方面,新闻媒介是民众获取信息的有效方式,具有极强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通过实时信息传递家长能确切了解孩子的最新情况,从而获得家长对于修学旅行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新闻媒介使民众反向监督修学旅行开展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让民众可以及时地发现修学旅行出现的弊端,进而使相关组织方能规范修学旅行的时间、频次、费用、地点选择等实施基准,促进日本修学旅行的有序开展。

二、日本经验对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的启示

1.健全政策法规,发挥政府政策实效

虽然我国已针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但仍缺少对其开展实施以及部门协调合作等的相关细则。政府部门的规范化管理必不可少:一方面,国家应进一步完善有关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基准、实施细则等政策法规,发挥宏观调节作用,带动不同部门协调配合,如明确规定交通部门及财政部门对乡村研学旅行资金进行补助,对相关景区门票及交通费用进行一定的补贴或减免,有效减轻乡村或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由上而下制定出地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政策体系,从细节上规范研学旅行的时间、次数和质量考评等管理环节,真正确保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帮助实现城乡研学旅行均衡化发展。

2.搭建帮扶系统,推进学校精准对接

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发展情况来看,大多都集中在交通较为便利、经济条件比较良好的城市,而部分偏远的乡村则被孤立,甚至可能因为生源较少无法开展研学活动。打造城乡研学教育共同体,对促进我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偏远乡村中小学校应同邻近条件便利地区的中小学校缔结联盟关系,生源较少的乡村中小学校应主动加入邻近生源较多的学校,共同展开研学帮扶工作,保障乡村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组织计划性、教育目的性、体验安全性。另一方面,乡村中小学校可与城市中小学校结成姊妹学校,通过城乡校研学互访,城乡中小学校之间互帮互助,进行定期的研学旅行交流座谈会,分享研学旅行发展经验,共享研学资源,推动乡村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持续健康发展。

3.专设研究协会,促进业内有效管理

要想真正规范研学市场、促进研学信息和研学资源互联互通,除了政府部门的发起和推动以外,还需要设立类似日本“全修协”这样权威的研学旅行研究协会。一方面,可以聚集一批专业研学人才,组织其开展对各省份研学旅行现状的调查研究,定期进行数据统计和分享,为业内及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另一方面,为丰富研学活动内容和提升研学教材编写质量,可以定期举办研学主题活动风采大赛、案例分享等系列活动,召集学校和相关机构参与,在调动行业和各学校研学氛围的同时,也能借助这些活动帮助他们进行线上线下宣传。作为政府部门下的一个专业管理机构,研学旅行研究协会应对学校和市场进行科学的细化管理,在学校、市场、政府部门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4.联合新闻媒介,提升活动开展品质

由于研学旅行在我国全面实施的时间较短,全国性新闻媒介的信息也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地方性媒介还未发挥在区域内传播研学信息的主体作用。因此,一方面,全国性媒介应利用自身的影响力,通过权威发声营造研学和谐的展示空间,如打造像央视《回家》系列的《研学》公益广告、研学科普十分钟、研学政策法规解读图等,发挥权威媒体优势,增进乡村家长正确认知研学。另一方面,地方性媒介应借助与研学目的地的天然近距离优势,聚焦于民众时刻关心的问题,通过构建研学专栏强化学生的参与性,以电视录播、网络直播等模式展示学生在外的研学心得和安全情况等,同时从传播内容到形式要不断创新,形成地方媒介的特色和个性,借此使家长及时获取学生动态变化,放心让孩子走出家庭和校园的安全圈。

(注:本文系文化和旅游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培养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博物馆旅游志愿服务”[WMYC20183-016]、福建省教育厅课题“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总体规划”、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其进路研究”[S201910394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